地方秀
“黑石号”上讲唐朝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Aga Khan Museum)与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独桅帆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文物展,通过数百件来自约1200年前沉没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货”,为人们讲述了“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故事。图为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外观。邹峥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名为“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

此次打捞出水的文物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还包括金银器和铜镜;其中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沃特法原先只是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他听厂里印尼工人提到婆罗洲?

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水域沉没有古代珍宝,1996年,他带着潜水装备与印尼工人赶往传说沉有宝藏的水域。1997年沃特法发现了明代鹰潭号沉船(音译),1998年又发现了马热尼号沉船(音译),并于同年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对“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2002年,国内文物界获悉了“黑石号”的简况,立即引起高度关注。南京博物院张浦生先生曾感叹:“黑石号”是个罕见的宝库,其中的宝藏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但黑石号打捞文物开价4000万美金,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另外根据合约,探海公司拍卖宝藏所得必须与印尼政府分享,分配方案未达成一致,使宝藏未被推出拍卖。

新加坡“圣淘沙”机构(SentosaLeisure)先购买了被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随后筹资购得这批贵重文物,被打捞文物于2005年分批完整落户狮城(新加坡的别称),系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捐出巨款,协助圣淘沙休闲集团筹资以3000余万美金购入;虽然这批重要文物未能被中国国内购藏,但最终落户于华人文化圈的新加坡仍属幸事。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Aga Khan Museum)与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独桅帆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文物展,通过数百件来自约1200年前沉没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货”,为人们讲述了“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故事。

(责任编辑:德熙)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向网友提供空间存储服务,网友上传或发表到平台的任何网文或图片, 均不代表平台的任何意见,相关责任由发布网友自行承担。

阅读(1342)
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
精彩评论Wonderful comments
最热评论The hottest comment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