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秀
方洪波与何享健组合铸就美的的辉煌
摘要:  何享健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发现了方洪波,而方洪波回报给何享健的是持久优质的业绩。

何享健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发现了方洪波,而方洪波回报给何享健的是持久优质的业绩。

今年关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最重要的新闻莫过于联想柳传志今的复出。和柳传志年龄相仿的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却不需要复出,他可以挥一挥衣袖,把旗下核心产业放心交付比杨元庆年轻的方洪波打理,甚至无需带手机出行。这一对老板和经理人多年入选福布斯“最佳老板”排行榜。

何享健和方洪波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慧眼识珠”“英才遇明主”一类的故事的翻版。1992年,不满意于“20多岁就能看到自己50多岁样子”的方洪波离开东风汽车,南漂至美的,先后在总裁办负责《美的报》的编辑工作及出任美的市场推广科的科长。1997年,美的空调遭遇销售滑铁卢,时年30岁的方洪波临危受命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学历史出身的他深知中国历史几乎是由一连串成功者铸就的历史,他无法把自己归类于平凡人,也不放过成为成功者的任何机会。

在空调行业残酷杀戮的征战中,方洪波最终充当了力挽狂澜的角色。而方洪波本人也一再提到,在空调业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自己不能犯错误,而且要等着对手犯错误,自己才有机会。当年在美的落魄时曾经传出要收购的美的的华宝和科龙已相继被收购,曾经红极一时的春兰也已黯淡,十几年内,美的却连年高速增长,空调销量也从方洪波上任时的20万、30万套跃至千万套。而方洪波本人也随着这种市场销售的扬升如坐飞机一样步步高升,34岁时成为掌管美的大半壁江山的副总裁。

2004年,记者曾与格兰仕俞尧昌有过一次访谈,这位家电狂人品评家电人物,独对方洪波褒扬有加。不过他却话中有话地表示美的最大的风险就是方洪波这样的职业经理人的离开。

这样的一幕并没有出现。在美的内部有一个说法是,何享健认为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发现了方洪波。而何享健留住方洪波的方法除了知遇之恩之外,还包括不断攀升的职位及大额的期权激励。

何享健还有一句话: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何享健杯酒释兵权,将创业元老们变成了董事会成员,从而大量启用职业经理人。而方洪波的崛起正是何享健这一用人思路的产物。

方洪波本人力挽美的危局的办法也是从人入手。他亲手参与了19批人才的招募,大量聘任名牌院校大学生毕业生,经过系统培训之后直接送到市场前线去搏杀。这在当时的家电市场中如此高素质的销售队伍并不多见,过去美的每年销售代表回厂部总是吃吃喝喝、打麻将、打牌赌博的风气得到了扭转。和何享健大胆启用年轻人一样,方洪波麾下很多刚毕业一年两年的大学生成为掌管着几个亿销售额的分公司经理。

十几年的征战,使得方洪波成为了家电业内具有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有一个经典的论述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做到四个境界。第一是“全我”。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鞠躬尽瘁。第二是”有我”,体系建好之后我无处不在,人人都能感到我的威信和赋予他们的权利。第三是”忘我”。让体系自动运转,无论我身处远近或消失,它都可以健康运作。第四是“无我”。即个人从有所图到无所图。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也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光芒从自己身上移开,当有人提及他1997年在美的营销体系大刀阔斧甚至毫不留情的改革的锐气时,他说“要说勇,老板何享健最勇”。

出身于安徽大山之中的方洪波曾经过着一挑柴米一挑咸菜的读书生活,苦读成才成为他唯一的出路。16岁接到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关于上海这个花花世界、十里洋场的种种幻想都一齐向他涌来。现在他最爱的城市就是上海,他熟悉隐藏在上海每一个角落的知名酒吧。他也喜欢从《散文》、《随笔》等文学刊物中寻找内心的净土,同时他又是一个大胆追逐时尚和热爱奢侈品的“潮人”,网球、高尔夫、宝马车、每年一款名表以及不同服饰品牌的轮换都证明了这一点。他曾经染过黄头发,在公司销售捷报频传的时候,平时看似严肃的他也会在办公室走廊里唱起歌来。

不过,方洪波自称骨子里头是个轻松不起来的人,年纪很轻就肩负重任,他说自己每一次升职都几乎没有自信去承担。就像一个深夜回家的孩子大声唱着歌只为壮胆。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向网友提供空间存储服务,网友上传或发表到平台的任何网文或图片, 均不代表平台的任何意见,相关责任由发布网友自行承担。

阅读(335033)
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
精彩评论Wonderful comments
最热评论The hottest comment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