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秀
杨利伟的幸福家庭

10月16日,从内蒙古着陆场飞回北京西郊机场的杨利伟,一手拥妻子,一手抱儿子,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这是一个经过了天地之征的幸福之家!

  走进杨利伟的家,墙壁雪白,地板光亮,电脑书房干净,三间朝阳的卧室温馨,透着

军人家庭的简朴和整洁。这是一个普通的航天员之家,统一的装修让人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但杨利伟却在他美丽的家中过着特别的幸福生活。

  “喂,你身体好吗?”“利伟,我很好,你歇过来了吗?”电话铃响,是杨利伟打给妻子张玉梅的。5年了,他们几乎是“周末夫妻”,更多时间靠电话传情,被称为“电话夫妻”。即使杨利伟成了中华飞天第一人,返回美丽的家后这几天,张玉梅仍然和丈夫聚少离多。无论是天地通话,还是地面交流,电话,成了他们幸福生活的使者。

  张玉梅慢声细语地说:“我和杨利伟结婚10年,两年前我爱他多,现在他爱我多。这两年我身体不太好,他经常听天气预报,只要降温了,就一遍遍打电话,叮嘱我多穿点衣服。”

  “丈夫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张玉梅原是中学教师,她有自己的事业。可自从嫁给杨利伟,就像许许多多善良的中国女性一样,忘却了自己,融入了丈夫。婚后,张玉梅随杨利伟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大西北,茫茫大漠;大西南,群山环抱。这对在渤海边长大的张玉梅来说,生活环境的不适是考验。她没有抱怨,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人间什么苦她都能吃。可当杨利伟的飞行与生活开始密不可分时,常常是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忧,每一次飞行她都牵肠挂肚。她终于意识到丈夫职业风光的背后是风险,是生离死别的危险。

  慢慢地,她知道,担心没有用,只有做好“后院”的一切事情,让杨利伟放心地飞、开开心心地飞,才能最大限度减轻人为的风险。

  张玉梅说:“杨利伟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干什么他都不挑剔。”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8年前儿子出生,阵痛时她真想握紧丈夫的手,可杨利伟正在飞,她不能把丈夫从天上拽下来。儿子上幼儿园3年,1000多个日子,杨利伟没有接送过一次,风里雨里是张玉梅瘦弱的身躯驮着儿子。儿子上中关村一小3年,是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儿子做饭,送儿子上班车。

  长期的操劳,她染上了肾病。那是两年前,杨利伟正在进行艰苦的航天员飞行训练时,她一个人在病床上忐忑不安地等待医院肾活检报告。一周后,报告出来了,那是一份让张玉梅震惊而揪心的报告。失眠落泪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挺住!暂时不能将病情告诉他。”

  出院后,张玉梅每月要去医院做10天普洛欣冲击治疗。两年间,每次去医院,她都是一个人。走之前,她会撑着病弱的身子,把屋子拾掇得清清爽爽。她要让杨利伟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都看到美丽整洁的家!实在撑不住时,她请来公婆帮忙,没有耽误过杨利伟一天训练。

  妻子积劳成疾,杨利伟疼在心里。屈指可数回家的日子,他马不停蹄地拖地、做饭、洗衣服。2001年7月,张玉梅因病住院手术。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有时她说话难免带点儿火气,可杨利伟毫不介意,耐心服侍妻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陪了妻子一个晚上。早上,当他返回航天员公寓参加航天员训练前的小体检时,一称体重,一晚上减了整整3斤。

  2002年初,杨利伟的岳父确诊得了癌症,他一直没敢对有病在身的妻子说,瞒着给老丈人家打电话询问病情,寄钱给岳父看病。春节他执意要带全家回老家过年,其实他是想让妻子见见病重的父亲。等张玉梅回到家,她才明白丈夫的苦心。

  8岁的儿子杨宁康非常崇拜父亲,年幼的他只知道爸爸是飞行员。他最珍爱爸爸身着飞行服,英姿飒爽站在飞机舷梯上的一张照片。今年他以《爸爸的雄姿》为题写的作文刊登在《作文导报》上。他在文中写道:一想起爸爸,我就有一种亲切感,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爸爸的工作太忙了,一个星期也很难见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这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儿子得了18元稿费。杨利伟知道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想不到我们家第一个拿到稿费的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班主任让孩子用这些钱为爸爸买份礼物。儿子想到爸爸最爱吃水果!就用18元钱和妈妈买回了三个大西瓜。老师和同学问他为什么买这样的礼物?孩子说:“我爸爸每天训练很辛苦,要流很多很多的汗,我买西瓜给他解解渴。”在杨利伟看来,那几个西瓜是他吃过的最香甜的美味。

  美丽的家,幸福的生活,是杨利伟一冲飞天的港湾。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向网友提供空间存储服务,网友上传或发表到平台的任何网文或图片, 均不代表平台的任何意见,相关责任由发布网友自行承担。

阅读(361665)
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
精彩评论Wonderful comments
最热评论The hottest comment 刷新